公司动态
人民币汇率变动下企业外汇风险的甄别与规避

  【摘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企业面临的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等外汇风险倍增。企业应准确甄别外汇风险,利用合同条款、财务技术、资产组合、金融工具和海外投资等措施合理规避风险。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变动;外汇风险;风险甄别;风险规避

  外汇风险是企业对外贸易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可能。外贸活动中某一方面或者某个环节的问题,都有可能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自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和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逐渐加大,使企业的经营收益和长远战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外汇风险倍增,企业的生存受到威胁。因而,熟练掌握并运用国际惯例,规范外汇业务的操作和管理,强化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是企业外汇业务安全和高效运行的根本保证。

  一、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外汇风险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外汇风险的影响不仅涉及货币因素,而且涉及国际惯例、贸易规则以及国内外法律条款等非货币因素,最终体现于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折算风险、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一)折算风险

  折算风险是企业由于汇率的经常性变动而存在的潜在外汇风险。折算风险产生的损益多表现为会计意义上的账面损益,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实际经营成果的好坏,因此有学者认为它没有实际意义。然而,由于折算风险可能增加企业财务报告、纳税和利润分配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企业贷款的信用额度,因此需要重视折算风险的管理。

  1.外币交易的折算风险

  企业面临的主要折算风险就是外币交易的折算风险。我国会计准则不允许企业将发生的外汇业务直接以外币金额记录。当企业进行外币交易时,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企业的交易结算业务应按照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其近似汇率)折算后在会计账目中逐笔记录,决算时,要区分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分别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或公允价值确定日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其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汇率的经常性变动会增加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或其近似汇率)与资产负债表日(或公允价值确定日)即期汇率差异和汇兑差额的不确定性,增大企业的折算风险。

  2.合并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风险

  有学者认为,折算风险特别表现在跨国公司中。事实上,合并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风险只存在于极少数境外投资的跨国公司,是国内跨国公司将国外子公司按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换算为本国货币时外币折算损益的不确定性。按规定,当公司将境外经营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并入集团公司财务报表时,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所有者权益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其近似汇率)折算;外币折算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汇率的经常性变动会增加外币折算差额的不确定性,增大跨国公司的折算风险。

  (二)交易风险

  实行新汇率制度以后,企业所面对的主要风险是交易风险。交易风险起源于尚未结清的、以外币定值的应收或应付款项,主要反映以外币定价合同的本币价值,因债权债务款项的结算或清偿发生在汇率变动以后而可能受到的损失或影响。与交易风险密切相关的是国际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如进出口信贷期满后将要进行的付汇或收汇,外币贷款本息的偿付或收取,海外投资的股息、红利、特许权使用费等收益的汇寄以及资本的回收等。

  1.对外贸易交易或结算的风险

  对外贸易交易或结算的风险是目前企业最常遇到的外汇风险,即以即期或延期付款为条件的商品或劳务进出口交易中,在货物装运或服务提供后,货款或服务费用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动发生的危险。若本币汇率升值,出口企业将承受出口收入减少的风险;若本币汇率贬值,进口企业则承受进口支出增加的风险。例如,2007年春季广交会期间,A企业为留住一美国新客户而以保本价平均每套5.3美元签约出口6 000套酒杯。签约时人民币汇率1美元=7.726 8元人民币,A企业当时考虑玻璃器皿的生产周期比较短,与客户初次成交,况且合同数量也不大,因而没有采取保值措施。由于信用证迟迟未到使交货期一再推迟,直至8月10日才收汇,当日的汇率中间价已经变为1美元=7.569 8元人民币,企业只收入240 720元人民币,与按成交时汇率收入245 712元人民币相比,发生汇兑损失4 992元人民币。

  2.对外债权债务清偿的风险

  这种风险发生在企业以外币计价的国际投资借贷活动,即外汇汇率在企业以外币计价的债权债务未清偿前发生变动而存在的汇率波动风险。企业国际投资和借贷期满后,外币贷款的本金与利息的偿付或收取,海外投资的股息、红利、特许权使用费等收益的汇寄以及资本的回收等都会产生外汇交易风险。例如,B企业为上勾花网产品,2007年年中从意大利客商处引进了一批加工设备,由于技改项目运行的周期比较长,需要经过签约、开证或支付定金、国外发货、接货、安装调试、设备验收等繁杂的流程,合同的执行期一般都超过半年,其间汇率随时有可能变化。B企业申请了期限为半年、本息合计32万美元的银行贷款,当时的人民币汇率恰逢破8,贷款本息约合人民币256万元。半年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为1美元约兑换7.8元人民币,企业偿还32万美元的本息约合人民币249.6万元。与期初相比,发生汇兑盈利6.4万元人民币。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影响。人民币升值时,出口产品价格提高,运用价格和收益需求弹性原理分析,出口企业可以有两种战略选择:其一,维持单位产品人民币价格不变或设法提高价格,这会导致产品尤其是价格需求弹性较大产品的销售数量下降,企业未来经营现金流量将有所下降;其二,如企业看重的是产品的市场份额,即维持人民币升值前销售量不变或继续扩大销售,企业可采取降价策略。可见,经济风险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价格、销售量或成本的变动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企业若想在外汇经济风险中保持稳健经营,就必须要考虑其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而一家企业的产品是否具有弹性,主要取决于其产品在国外市场是否有其他同类产品的供应渠道或替代品。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处在国际分工的下游,大多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标准化产品,替代品较多,市场需求弹性较大,在人民币升值期间企业应尽可能回避使用涨价策略。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下企业外汇风险的甄别

  (一)折算风险的甄别

  折算风险的衡量要受到折算汇率选择的影响,而企业使用哪种会计折算方法要受到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规范。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按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折算的有关“外币计价的货币性项目”会承受外汇风险,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负债的差额为受险净头寸。正净头寸表示人民币升值,企业将受损;负净头寸表示人民币贬值,企业将受益。企业在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后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会计准则》明确了折算方法和损益记录方法,现有财务资料可以反映出折算风险头寸的大小。

  (二)交易风险的甄别

  交易风险作为企业最常见并能直接感受到的外汇风险,应该作为识别与衡量的重点。识别交易风险,企业应从交易风险的具体表现加以分辨:一要看企业是否进行了以外币结算的商品或劳务进出口;二要看企业是否有借入或贷出的外币资金;三要看企业是否拥有以外币表示的资产或负债;四要看企业是否存在外汇金融资产交易,如远期外汇交易合约等。在汇率变动的前提下,当企业有上述业务交易之一,即可认为企业有存在外汇交易风险的可能。对交易风险的计量应从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开始,即按不同币种对各项风险性资产和负债分类,从企业的外币应收项目中减去外币应付项目,再搜集资产负债表以外的有关经济信息加以调整,得到各种外汇比重的净头寸。

  (三)经济风险的甄别

  经济风险是汇率变动对企业未来收益和成本的更为深远的影响。经济风险甄别属于一种涉及财务、市场营销、产品生产和供应等诸多方面的经济分析过程,需要从总体上判断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不可能用一般的甄别方法简单衡量经济风险。鉴于国内相关研究零碎而未形成统一认识的现实,通过引用国外较成熟的研究成果预测经济变量的变动,根据企业价值变动和汇率波动的相关关系进行经济风险的衡量和管理较为切实可行。

  三、人民币汇率变动下企业外汇风险的规避

  (一)利用合同条款规避外汇风险

  利用合同条款规避企业外汇风险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选择

  合同期限法。对于目前存在的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进口付汇企业签定时间较长的合约比较有利,而对出口收汇企业而言则时间较短的合约相对有利。企业在签订涉外贸易合约时,应尽可能地将收汇时间提前;同时确定收汇金额和收汇日期,并在合同中加入汇率风险条款。二是选择合同货币法。在外贸合同远期收付汇中,争取收汇用硬币,付汇用软币。三是价格调整法。如在进口时使用硬币作为计价和支付货币,可在确定价格时将进口价格相应压低;相反,如在出口时使用软币作为计价和支付货币,则在确定价格时可以将出口价格相应提高,把汇差损失分摊到价格中去。这一办法通常较多适用于成交后进口付汇或出口收汇间隔时期较短的交易。四是加列复合货币保值条款法。应用传统的商业法规避外汇交易风险,是以合同双方的实力、对软硬币的判断为前提,因而很容易引起争执,影响交易进展;而且,一旦国际局势发生骤然变动,对软硬币走势的判断发生误差,就将形成企业难以承担的损失。因此,可采用多种货币对合同计价货币保值,以求减少合同计价货币价值的波动幅度。

  (二)利用财务技术规避外汇风险

  利用财务技术规避企业外汇风险的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提前或延期结汇。提前或延期结汇是指通过预测汇率变动趋势,提前或延期收付外币债权债务,以避免损失或获得好处。提前或延期结汇也是控制汇率风险的有效方法,可以用于进出口,也可以用于对外借贷。在出口或对外贷款的场合,如果预测计价货币贬值,可以在征得对方同意的件下提前收汇,以避免该货币可能贬值带来的损失;反之,如果预测该货币升值,则可以争取延期收汇,以获得该货币可能升值带来的好处。二是福费廷。福费廷适用于长期贸易融资的场合,是一种无追索权的贴现。在银行或专门的包买商对进口商资信调查后,允许进口商延期款,而出口商可以将进口商开具的远期票据卖给包买商,从而取得现款,并且票据拒付的风险一并转移给包买商。

  (三)利用资产组合规避外汇风险

  企业可通过经营全球化、多样化使外汇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这也是我国企业要采取大型联合经营模式的原因所在。中石化公司是我国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先驱,已在20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二级机构近40个,其经营也由单一进出口贸易向以石油、化肥和橡胶为主的转口贸易、易货贸易、期货贸易发展,并积极开发相关的航运、信息、保险、高科技等领域,使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这充分证明了业务全球化、经营多样化对分散企业经济风险的卓著成效。

  (四)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

  尽管目前金融产品种类不是很多,但企业完全可以通过银行提供的外汇结构性存款业务来实现大额资金的保值增值,也可以通过向有关保险公司投保汇率变动险,一旦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结合自身经营实际和资金运用情况,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规划汇率风险的预警机制,充分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

  (五)利用海外投资规避外汇风险

  汇率政策调整后,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增大了出口企业的经济风险,但国家鼓励对外投资。在此背景下,企业可以考虑调整发展战略,更多地投资海外,通过建立海外原材料供应基地、直接接近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购买国外的品牌和研发力量以及通过投资进行对冲等,既可以规避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冲击,也可以避免出口部门之间的恶性竞争,从而提高防范外汇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兆国. 高级财务管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 尹明.外币折算新准则对会计核算实务影响的分析[J].中国外汇,2007,(1):94-95.

  [3] 詹姆斯·T·格丽森. 财务风险管理[M]. 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1.

  [4] 曾辉,汪明文.衍生产品与汇率政策工具[J].国际金融研究,2006,(6):27-31.

责任编辑:小奇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