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甘肃日报
夏至过后,气温会不断攀升,影响安全生产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多。高温、雷电、暴雨等极端性天气多发于此时,夏季也成为各类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做好各项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用电安全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穿着单薄且皮肤多汗,相应增加了触电的风险。另外这段时间潮湿多雨,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有所降低,这就使夏季成为电气安全事故的易发季节。抓好电气安全防范显得尤其重要。
1.电气设备管理。所有电气设备都应有专人负责保养,这样可以发现接地不良、绝缘损毁等隐患,请电工及时修理,避免设备带病运行。大扫除时不要用湿布擦拭或用水冲洗电气设备,以免触电或设备受到潮湿而形成短路,不要在电气控制箱内放杂物,不要把物体堆放在电气设备旁。
2.认真检查。在使用移动电具前,必须认真检查,特别是插头或电线易损坏的部位等,更要仔细查看,搬动移动电具一定要切断电源,切断电源时将插头远距离拉下,致使插头和电线损坏,留下隐患。
3.使用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必须穿戴好橡胶绝缘手套,两脚站在绝缘或干木板上(或穿绝缘鞋),调换钻头时应切断电源,工作中发现电钻发热或漏电应立即停止使用,切断电源,及时请电工修理,不可在雨天冒雨操作电钻等手持电动工具,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4.使用吊车时,除注意起重安全外,还要注意吊车与电线的距离,特别是和高压线的距离。
5.行灯电压应在36伏以下,在锅炉、油箱等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危险地点使用的行灯电压不允许超过12V,严禁用220V电灯做手提行灯。
用火安全
夏季物燥,是火灾的多发期,不管居家还是在工作单位都要做好专项防火安全检查。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1.工作场所禁止随意存放油漆、稀料、木材、塑料、填料等易燃物质,检修或作卫生用的抹布禁止搁放在高温设备管道、阀门上。
2.施工区内各类动火作业要严格实行票证许可和现场监护制度。
3.各生产部门要根据生产特点配备灭火器、太平桶、黄沙池等消防器材和设备。
4.定期检查开关线路,及时更换破损外露的电线或老化开关。
5.长时间离家一定要切断电源。
6.着火后第一时间切断电源,防止火灾扩大和漏电。
压力容器安全
气焊、气割是很多生产企业的经常性操作。夏天气温比较高,如果将用于气焊气割的气瓶直接放置于露天,高压气体在烈日的照射下温度上升,体积膨胀,严重的会发生气瓶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旦发生爆炸还会带来二次事故(比如火灾),使损失变大。可见,压力容器在夏季作业中的使用和存放非常重要。一定要将压力容器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决不可直接放置于烈日下高温暴晒。
设备与材料安全
对塔吊、升降机械等大型机具的搭拆,脚手架的搭拆等应进行重点管理,拆装人员要严格遵守拆装方案和技术交底,安全管理人员做好监督检查工作。机械设备及时按规范要求防雷接地;遇六级以上大风,各种大型机械、脚手架搭拆应停止施工;注意做好现场排水工作,保证排水畅通;现场各安全设施要加强检查,做好防护工作,特别是对安全防护装置、设施,要定时进行检查,使其处于良好状态,以防不测。
材料、用品应注意防晒,仓库材料用品要摆放整齐,通风要良好,易燃易爆物品要单独存放。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夏天气温高,下水管道、检查井、窖井、化粪池、泵房集水池、污水处理构筑物等积存污水、污物的设施由于微生物作用、地势低且相对封闭,容易产生沼气。沼气浓度高时,不仅会引起人员中毒,而且有可能产生爆炸。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污水处理爆炸呢?
污水一般要经过沉淀、曝气(曝气是一种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的手段,在于将空气中的氧气溶解于水中,或将水体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释放到空气中)等操作,经由活性污泥和微生物处理,逐级清理水体中的污染物,加氯气消毒杀菌,达到标准后方能排入正常水体中。
而污水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毒、腐蚀性、易燃易爆这三类气体,因此污水处理厂也必须要注意通风换气及防火。此外,对于那些有毒有害气体,不能直接排到大气中,必须要收集处理。
从爆炸源头来说,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有机气体必须要有监测,需要定期巡检、提前发现或预测到这类事故。污水处理厂应当安装气体传感器,如果气体泄漏或达到一定浓度,就会报警。工人进入密闭空间时,要先拿气体检测仪器测试一下,是不是浓度很高。如果浓度不高,也要敞开一定的时间,工人才能进去进行作业。
污水处理现场也要杜绝火种,动火作业时必须按照规章制度,保证作业现场无爆炸性气体或者通风后满足动火条件的才予以作业。而且要经常检查池体周围是否漏气、导气管是否通畅,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及时处理。
危化品十大防爆措施
盛夏天干物燥,再加上危化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特性,如果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其后果不堪设想。
一、基本措施
1.控制可燃物
存放有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的库房,应采用耐火建筑,阻止火焰蔓延。
降低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在库区内的浓度,不能超过最高允许浓度。
凡是性质能相互作用的物品,分开存放。
2.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储存一些化学易燃物品,如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干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
3.清除着火源
清除着火源,采取隔离火源、控温、接地、避雷、安装防爆灯、遮挡阳光等,防止可燃物遇明火或温度增高而起火。
二、明火控制
1.控制检修或施工现场的着火源,包括明火、冲击摩擦、自然发热、电火花、静电火花等。
2.禁止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库区使用明火。
3.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许可证。
4.清除动火区域的易燃、可燃物质;配置消防器材。动火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三、摩擦和撞击控制
1.在辅助设施、泵类运行中,保持良好的润滑,及时清除附着的可燃污垢。
2.在搬运盛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金属容器时,防止相互撞击,不能抛掷,以免产生火花或容器爆裂而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进出人员不能穿带钉的鞋子。
3.装卸、搬运时,轻装轻卸,防震动、撞击摩擦、重压和倾倒。
四、自然发热控制
油抹布、油棉纱等易引起火灾,应装入金属容器内,放置安全地带并及时清理。
五、电火花控制
库区内使用的主要是低压电器设备,往往会产生短时间的弧光放电和接点上的微弱火花,对点火能量低的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爆炸粉尘等构成危险,所以电气设备及其配线应选择防爆型。
六、静电火花控制
在有汽油、苯、氢气等的场所,应特别注意静电危害,进出人员应着防静电工作服,管道输送时应控制流速,散装化学品槽车应有可靠的静电接地部位,并对静电接地电阻进行检测报警等,整个系统应抑制静电产生或迅速导出静电。
七、其他火源控制
1.避免日光直射,配置相应降温措施。
2.室内仓库避免大功率照明灯长时间烘烤,采用冷光源。
3.库区内严禁烟火。
4.禁止使用可能产生火花的搬运工具。
5.严禁使用不防爆的手机。
八、阻止火焰及爆炸波的扩展
阻火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火焰蹿入设备、容器与管道内,或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内扩展。常见的阻火设备有安全水封、阻火器和单向阀。
进入易燃易爆库区的运输车辆应进行“三证”检查,并加装防火罩、带小型防火器材。
对于带压的储存设施,泄压装置是防火防爆的重要安全装置,包括安全阀和爆破片以及放空管。
九、其他注意事项
储存不稳定的烯烃、二烯烃时应有防自聚的措施,因为自聚过程会放热,增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可采用指示装置,如:压力表(液化气储存等)、温度计、液位计和高位报警器(可燃液体储罐)等,定期检查或校准、检定。
另外,罐区还应设置避雷、防静电装置,每年检测一次。
十、应急设备
在容易发生火灾、爆炸的重点部位安装可燃气自动监测系统、火灾报警装置和灭火喷淋装置(因液体化学品大多比水轻,用水灭火会导致火灾范围扩大),定期检修或测试、标定,配备的救援器材应具有防爆功能。
针对不同的贮存物质和贮存条件,制定应急预案。
危化物品的保存处理
1.首先应尽量改进工艺,以火灾爆炸危险性小的物质替代危险性大的物质。
2.对于物质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油脂,遇空气能自燃的物质以及遇水能燃烧爆炸的物质,应采取隔绝空气、防水、防潮或采取通风、散热、降温等措施,以防止物质自燃和爆炸。
3.相互接触会引起爆炸的两类物质不能混合存放,遇酸、碱有可能发生分解爆炸的物质应防止与酸碱接触,对机械作用较为敏感的物质要轻拿轻放。
4.根据物质的沸点、饱和蒸汽压,确定适宜的容器耐压强度、贮存温度及保温降温措施。
5.对于不稳定物质,在贮存中应添加稳定剂。例如,含有水分的氰化氢长期贮存时会引起聚合,而聚合热又会使蒸汽压上升导致爆炸,故通常加入浓度为0.01%-0.05%的硫酸等酸性物质做稳定剂。丙烯腈在贮存中易发生聚合,为此必须添加稳定剂对苯二酚。某些液体如乙醚,受到阳光作用时能生成过氧化物,必须存放在金属桶内或暗色的玻璃瓶内。
6.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要考虑到容器破裂后液体流散的问题。
化工厂发生爆炸如何逃生和自救?
1.如果化工厂发生爆炸,而且离自己又比较近,如果不是专业人员,第一时间选择逃生。跑的时候需弯腰前行,若有浓烟用湿毛巾或者衣服掩盖口鼻,千万别乘坐电梯。
2.有多远,跑多远,不要围观,一般的化工厂爆炸都会有毒气,也有很大可能会发生二次爆炸。
3.逃生的时候及早向上风的方向撤离,撤离时尽量躲开建筑物下面,防止爆炸冲击波导致建筑物坍塌掉落砸伤。
4.如果已经被困废墟时不要慌张,相信奇迹,刚开始不要大声呼喊,也不要随意挪动身体,节省力气。等待时机,通过敲击金属管道或墙壁的方式来寻求救援。
温馨提示:衣服着火时,快速把燃烧的衣服脱掉。如果来不及或者脱不下来,冬天时,如果外衣着火,可以在地上打滚来灭火,如果是夏天衣服着火,千万不能满地打滚,此时打滚只会在滚动的过程中扩大烧伤面积。如果前侧着火就往前趴,后侧着火就往后仰或靠在墙上隔绝氧气。
如果身体已经烧伤,保持镇静,受到外伤时需立马躺下或坐下休息,把伤口部位抬高,高于心脏,这样能减少血液流出,然后拨打120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