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摄影语言的恰当运用能提升画面表现
摄影门类丰富,题材广泛,而重点表现工业发展、工厂生产、工业产品或服务的照片具有极强的现实应用意义,且对企业品牌的建设和传播具有积极作用。拍摄时运用恰当的摄影语言,能使图片具备独特的魅力,增强传播效果。
齿圈的内孔形成了引导线,将视觉中心固定在了工人身上。贺志付 摄
有序的齿轮孔里,露出正在刷涂料的手,画面充满美感。贺志付 摄
规则的红黄色图案里加入蓝色主体,形成色彩上的碰撞。贺志付 摄
在长焦距的压缩下,数米高的火焰与人物身高得到真实还原,火焰占比更大,更加震撼。贺志付 摄
光影
光影的良好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作品主题,突出画面主体,增强画面质感。在充满金属光泽的工业摄影当中,光线的亮度、方向、软硬及色温对一幅照片的最终呈现有着很大的影响。
顺光能够极好地呈现色彩,但是拍摄到的画面较平淡、缺乏层次;侧顺光在保留了色彩的同时提升了画面立体感,应用时要注意避免过大的光比导致暗部细节缺失;侧光如果用于拍人物的正脸容易造成“阴阳脸”,且主体与陪体距离相近时,形成的阴影容易形成遮挡;逆光会减弱画面的色彩表现,尤其是光比大时对高光部位测光,处于暗处的主体将会呈现为剪影效果,而对暗部进行侧光,高光处将会严重过曝,丢失细节。工业摄影当中多运用自然光与现场光源(如火焰、焊花等)进行拍摄,这样的照片更自然,更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但是在光线过暗或非常不理想的时候,就要合理地运用人造光,来获得更好的画质及清晰的画面。
景别
工业生产离不开人,景别的运用在工业摄影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将人物置于环境当中,运用“远全中近特”可以极大丰富作品的多样性。
远景空旷,很好地交代了人物所处环境,尤其适合表现宏大的厂房、设备和产品规模,但无法看清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全景可以更好地捕捉人物身体形态,且比较好地保留环境;中景一般而言是半身像,人物的表情清晰,上半身形态更突出,背景有适度的虚化,主体突出;近景主要包含肩颈头部,此时一般用长焦拍摄,焦外良好的虚化可以将背景虚化成色块,消除杂乱环境的不利影响,避免观者注意力分散,但是人物的肢体动作会被弱化;特写主要是表现其他景别不能呈现的细节,例如脸颊、鼻尖、手臂上细密的汗珠,特写之下,这些汗珠占据了画面的较大区域,得到重点表现,让观者非常真切地体会到工人的辛苦。
景别的合理应用与搭配可以更全面地交代环境,呈现人物形态,凸显主体,让观者产生情感共鸣。
对比
对比是摄影当中常用的手法,是突出主体,提升画面趣味的好方法,它包含但不限于时间跨度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形状的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明暗对比等诸多形式。例如企业的不断发展变迁,宏大厂房和工人的对比,金属光泽与鲜艳的工作服、安全帽颜色对比,一排排长方形窗户下的圆形齿轮的形状对比,清晰的人物和虚化成色块的背景对比,慢门下人物流动形成虚影彰显忙碌,冶炼、锻造、焊接、热处理产生的火焰与幽暗背景产生的明暗对比,等等。善于观察,能够敏锐发现“对比”并及时捕捉是摄影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秩序
工业生产当中,尤其是规模较大或者批量生产时,设备、零件、安全帽等物品秩序井然,整齐摆放,这些重复的元素规则分布,相互关联,共同组合,构造成一种秩序感。只需要多加走动,仔细观察,并选好角度,避免将杂乱的背景纳入画面,合理运用画面当中的点、线、面等元素结合光线、虚实、色彩进行构图,就可以营造出画面的秩序感、韵律感,令人观感舒适,规模足够宏大的时候会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
反差
人的注意力总是会被独特的、异于环境的事物所吸引,眼睛会不自觉地寻找它们,辨别它们。例如一众黑袍之中的一袭红衣,白雪茫茫里的一棵树,当然也有充满金属光泽的一堆齿轮当中的一个戴着鲜亮颜色安全帽的工人,宏大厂房里一个正在工作的工人等。反差总是能够快速地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加深观者对作品的印象。
工业摄影题材并不只有冰冷的机器,巧妙地应用光影、景别、对比、秩序、反差等摄影语言之后,硬质的金属与鲜活的人物也可以共同在照片上谱写出美妙的旋律,书写出精彩的华章。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3年·第 35期·7版
作者:贺志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