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数字艺术藏品出版发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开班仪式举行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艺术藏品正成为博物馆、艺术机构等文化机构的“新宠”。一方面,数字艺术藏品有效保护文物、艺术品等传统文化遗产,降低了文物保护与传承的成本;另一方面,便于人们观赏和学习,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产业中来,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根据艾瑞咨询机构发布的《中国数字藏品行业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数字艺术藏品销售额达2.8亿元,未来随着行业相关政策落地和二级市场放开,预计到2026年,数字艺术藏品销售额可达280亿元,前景广阔。
数字艺术藏品的火热发展,必然导致人才稀缺。6月19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数字艺术藏品出版发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在北京印刷学院举行。本次培训班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有志投身于数字艺术藏品出版发行经营管理事业的学员,进行为期30天的集中授课和60天的采风、调研与实践,旨在培养能做好数字艺术藏品出版发行、宣传推广和市场经营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刘杰民教授致欢迎词
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刘杰民在致辞中指出,作为项目主体单位,北京印刷学院在艺术、出版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强权威性,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在,本次项目旨在提升我国文化艺术管理学科与新时代出版学科的发展水平,加强数字艺术藏品出版发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交叉学科和高端人才培养领域具有一定开创意义。
项目负责人、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王关义教授讲话
项目负责人、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王关义介绍,本次数字艺术藏品出版发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项目依托北京印刷学院的出版、管理、艺术各学科交叉优势,重点关注和研究数字艺术藏品发展,梳理新型数字出版发行规律与方式,促进艺术与科技融合、艺术与出版融合、科技与出版融合,使数字艺术服务于出版行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
刘杰民教授为授课专家代表刘叶深教授颁发聘书
刘叶深代表授课专家发言。他指出,数字艺术藏品出版发行作为一种行业新形态,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需要探索和解决其中的特殊规律与新问题。为此,需要理论界与实践部门的碰撞交流、协同努力。
学员代表、信阳学院刘雨濛发言
信阳学院教师刘雨濛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表示,本次课程内容充实,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拥有高质量的专家队伍。作为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印刷学院在出版发行、新媒体艺术传播、艺术设计、文化产业管理等领域处于业界领先地位,将带给学员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难忘的学习体验。
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原主任、研究馆员岳峰,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文红,中国美术馆典藏部主任赵辉,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监督处干部姚珊珊作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督导组专家受邀参会。开班仪式由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院长杨虹主持。中国印刷博物馆馆长李国奇讲授第一课,授课主题为“印刷与文化传承发展”。
据了解,作为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印刷学院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办学使命,全力打造出版印刷领域教育、研究重要平台,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所拥有的软硬件资源为依托,在出版发行、 新媒体艺术传播、艺术设计以及文化产业管理等领域处于业界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