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收藏贴|9种常见印刷机故障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在日常的印刷生产中,印刷机通常会由于各种原因引发故障。本文,笔者主要针对有轴上海高斯机常见印刷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抛砖引玉,给其他印刷机的故障维修提供解决思路

齿侧隙变大

有轴上海高斯机印刷滚筒采用小滚筒,机器转速较高,为保证运转平稳和印刷精度,印刷滚筒齿轮采用经过热处理的斜齿轮。但在长年累月的高速运转后,齿轮必然出现磨损,尤其是在后期维保没跟上、操作使用不当、经常使用急停按钮,齿轮瞬间承受巨大冲击之下,磨损进一步加剧,直接导致齿轮侧隙增大,从而影响设备运转平稳,进而导致套印精度不准。当齿侧隙变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局部发花,在版面上出现一道或几道杠子,且位置固定不变,同时还会出现磨版。

处理对策:更换滚筒齿圈,最好将橡皮滚筒和印版滚筒的齿圈一起更换。

印刷塔同步齿形带变形

对同步齿形带损伤最大的是过度使用急停按钮;印刷机在高速运转时,突然发生断纸,造成滚筒卷纸;折页机异常,造成堵纸后紧急停车,同步齿形带瞬间承受巨大冲击,从而导致变形,影响动力传递精度,进而影响色与色之间的套准。

处理对策:更换同步齿形带,注意务必是印刷塔的4根同步齿形带同时更换,而且4根同步齿形带必须是同一品牌,以保证4根同步齿形带的性能和状态一致。

纸张变形

由于报纸印刷是利用水墨不相容原理实现印刷图文的转移,当纸张在一个B-B单元印完后,纸张从橡皮滚筒吸收了一部分水分,导致含水量增高,纸张尺寸随之伸长,印在纸上的图文也随之伸长。当纸张进入下一个B-B印刷时,橡皮布将正常尺寸的图文叠印到上一色,这一色的图文就会因上一色纸张吸湿伸长而套印不准。印刷双面彩报时,纸张每一面都会有四次吸湿变形,除会引起断纸、打褶等印刷故障外,还会因每相邻两色纸张的吸湿变形都不一样,每相邻两色都存在因纸张吸湿变形而造成的套印不准。

处理对策:需自己设计加装简易防伸长装置。如图1,通过转动手轮上的手柄带动蜗杆、蜗轮来控制防扩轮的前后运动,从而达到收缩纸带的目的。这种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但由于调节轮与纸带是接触式的,纸带从B-B单元出来后马上与防扩轮接触,油墨还未干燥,会引起蹭脏,影响报纸质量。

图1 简易防伸长装置简图

滚筒轴头变形

滚筒轴头变形主要由于滚筒缠纸或掉入异物,两个滚筒之间瞬间受力增大导致滚筒轴头弯曲变形。滚筒轴头变形最直接的表现是调节压力时,压力不平衡,呈阴阳面。反映在报纸上主要表现在版面不平整,局部墨色浓淡不一,文字版出现同一墨路上笔画粗细不一致,彩色版同时出现套印不准。检测滚筒轴头是否变形,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千分表检测滚枕或筒体的圆跳动。

处理对策:一旦滚筒轴头变形影响了印刷质量,唯一的办法就是换滚筒。

滚筒轴承损坏

滚筒轴承损坏主要是长期高速运转自然磨损或轴承质量不过关引起的。出现滚筒轴承损坏时,滚筒会有抖动和异响,滚筒轴头温度过高。判断时,可把螺丝刀一头放在轴承端盖上,另一头用耳朵听,或用手摸一下轴承端盖是否发烫,也可用温度枪测量轴端温度是否正常。

滚筒轴承损坏会造成机器在运转过程中有规律的抖动,每转一圈抖动一次或数次。抖动时印版受力加大,从而出现印版磨损,在印版上沿轴向会出现一道或数道墨杠,印版耐印率降低。

处理对策:更换滚筒轴承。

偏心套和墙板孔磨损

出现偏心套和墙板孔磨损无非两种原因,一是设备经过长年累月频繁的滚筒离合压动作,偏心套和墙板孔发生了正常磨损;二是偏心套和墙板孔之间涩油,出现了非正常磨损。对老设备来说,两种都有可能,对较新的设备来说,一般是涩油引起的(偏心套和墙板孔之间的润滑是用油脂润滑,润滑不良就会出现涩油)。

偏心套和墙板孔磨损,偏心套和墙板孔之间的游隙增大,在离合压的行程内,墙板孔逐渐变成了椭圆形,设备在正常印刷时振动大、噪音响。由此会带来两种后果,一是滚筒压力不好调节;二是整个版面出现磨版,印版耐印率下降。

处理对策:修复偏心套和墙板孔,建议采用镶套的方式修复。具体做法是:对磨损的墙板孔用铰刀修正、铰圆,把磨损的偏心套在车床上修正,在偏心套和墙板孔之间镶入一个厚度约2.5mm的薄壁套。修复方式的要点和难点:制作一套合适的铰刀,这是修复的关键;在铰空时要确保操作面和传动面墙板孔的同心度;偏心套和薄壁套之间的配合精度要合适,配合间隙过小,影响滚筒离合压动作的灵活性,而配合间隙过大,影响修复质量,应该是在保证滚动离合压动作灵活的前提下,配合间隙尽可能小。该修复方式不仅费用低,而且工程小,修复速度快,对生产的影响小。

小纸卷时浮动辊上下大幅摆动

有轴上海高斯机配的接纸机一般是零速自动接纸机,纸张张力控制大多通过角位移电位器采样,经PID调节,由电磁摩擦制动器形成阻碍纸卷自由展开的制动力矩,保持纸带在运行和接纸时的恒定张力。控制制动力矩只要控制电磁摩擦盘线圈电流大小就行了。

假设初始摩擦盘线圈电流I一定,则制动力矩M是一个常数,它与纸带张力F对纸卷R形成的力矩相等,见图2。

图2 张力与纸卷半径和制动力矩

随着纸卷的展开,纸卷半径逐渐变小,如线圈电流不变,则纸带张力随之不断递增。于是纸带迫使浮动辊向下摆动,带动角位移电位器移动,经PID调节,使电磁摩擦盘的线圈电流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电磁摩擦制动器的制动力矩,保证纸带张力不变,见图3。在印刷时,摩擦片相对摩擦盘在轴向不断微量位移,摩擦片在轴向的位移是通过4个橡胶套沿着装在十字架上的销轴移动实现的。

图3 电磁摩擦制动器给纸张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随着不断位移和机器运转的冲击,橡胶套发生磨损,橡胶套和销轴的游隙变大。当纸卷用到小纸卷时,纸卷的转速不断增大,摩擦片的转速也不断变大。由于存在游隙,摩擦片便作轻微的离心运动。随着离心力的不断变化,不断干扰纸带张力控制。摩擦片不断通过销轴拨动十字架转动,致使4个销轴与对应的十字架上4个孔也会出现磨损,从而使摩擦片在橡胶套上的移动就不灵活了。此时浮动辊虽急剧上下大幅摆动,纸卷张力控制的信息仍滞后或失真,反映在报纸上呈现出套色不稳定、发花。

处理对策:取消橡胶套,改用一个直线轴承。直线轴承耐磨,稳定性好,轴承与销轴的游隙小,运动精度高,使用寿命长。对于十字架上4个孔的磨损就需要对4个孔进行修正,使其重新分布均匀、对称。

另外,我们对电磁摩擦盘也进行了改进设计,原厂的电磁摩擦盘是一体式,更换一次费用较高。我们把一体式电磁摩擦盘设计成由电磁盘和可拆卸的摩擦片组成的组合式电磁摩擦盘。新的电磁摩擦盘磨损了,只需更换装在摩擦盘上的摩擦片即可。

滚筒轴向调节机构定位销轴套和端盖间隙大

滚筒轴向调节机构由电机直接带动蜗杆、蜗轮,通过行星减速机构,经齿轮传动和螺纹配合,由于定位销径向定位,轴向调节机构只能沿定位销上的小轴套作轴向移动,从而带动滚筒轴向移动。定位销上的小轴套与端盖间有轴向移动,但它们之间没有润滑装置,长年使用后出现磨损,导致小轴套和端盖的游隙变大。滚筒在运转过程中,尤其是滚筒缺口负载变化时的冲击大,因端盖与小轴套游隙变大而产生径向游移,此时,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发生微量位移而造成磨版,印版耐印率下降到2万张左右。这种磨版在报纸上呈现一道“白杠”,位置在两个橡皮滚筒缺口相遇后的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接触的部位。

处理对策:修正端盖与小轴套配合的孔径,根据孔径重新加工修配小轴套。

最外侧纸带拉不紧

在报纸印刷中,有时印刷三纸路的报纸时,刚开印时会出现最外侧纸带拉不紧,导致最外侧的那张报纸套准无法操作,印近1000份报纸后该现象才会消失。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带动折报机的同步齿形带变形造成的。

印刷机在设计时,为使纸带始终处于张紧状态,一般使拉纸辊的线速度稍大于印刷滚筒的线速度,同时,通过调节压纸轮与拉纸辊的压力可微调拉纸速度。因此,当印单张报纸时,可以正常印刷;当印三个印张的报纸时,里面的两条纸带在拉纸辊处都受到正反两面的摩擦力作为拉力,只有最外的那条纸路只受到一个与中间那张纸带的摩擦力,三条纸带中,它受到的拉纸力最小,最可能出现纸带拉不紧。折报机上的同步齿形带变形后,刚开印时速度较低,同步齿形带受力变化大,受力不稳定,拉纸辊的速度和印刷塔的速度不匹配,因而出现纸带拉不紧;在正常印刷750~1000份报纸后,同步齿形带受力稳定,拉纸辊的线速度与印刷塔的线速度又慢慢匹配了,纸带又张紧了。

处理对策:更换折报机的同步齿形带。

有轴上海高斯机在生产中会出现很多印刷故障,原因也多种多样,本文仅探讨了其中几个常见印刷故障,侧重于设备方面的因素。相信通过正确的处置,可以让老式有轴上海高斯机焕发新的活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能,这对于报业印刷厂设备更新乏力的当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印务有限公司  杜建江

· 这些替代塑料包装的创意纸包装,值得深思!

· 界龙实业2019年亏幅扩大;1~3月网络印刷巨头Cimpress亏损近亿美元;海底捞、百事包装产品招标

· 令人头疼的油墨起泡问题,居然可以这样解决

· 娃哈哈纸包装经历了哪些变化?未来还有什么需求?

· 10年老设备着墨不匀,原来是这里出了问题

· 常见纸盒结构图和效果图,快来收藏!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