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并由谁传到欧洲?

毕昇于十一世纪发明活字印刷,但一开始并未广泛应用,至少宋代的主流还是雕版印刷

原因如下:

1.雕版印刷对雕刻者的识字水平要求不高,只要求雕刻技术;而活字印刷的检索需要一定文化水平。

2.活字印刷的操作问题。感谢知友@

雷羽

的补充。

还有活字印刷操作起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便捷,选字排布后需粘到木盒底部,容易高低不平,用后清理费事,字块江泥所制,容易开裂损坏。

3.待补充……

因此,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并未大规模推广,当时用这种方法印刷的书籍也没有保存下来,只留下了毕昇所做的活字字模,但是这项技术被沈括记载在《梦溪笔谈中》: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

……(省略处为制作方法)……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欧洲的活字印刷术是德国的古登堡(Johann Gutenberg)发明的,时间为1436年左右。一般有两种说法:一部分人认为它是独立发明的,另一部分人认为他是受到中国的启发,这个问题是中外学者一直争论的问题。

摘自肖东发所著《中外出版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第1次,第196页):

英国学者李约瑟

博士谈到古登堡活字技术时指出:“直到今天没有人认为古登堡曾看过中国的印刷书籍,可是不能排除他听到过人们谈论这件事的可能性。不过,这种发明是种再发明,不是很有独创性的发明。”他又说:“世界上某个遥远的地方已经搞成功某种技术的消息,也会鼓励另一个民族完全用他们自己的方法重新解决那个问题。”

在古登堡以前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欧洲人也有过活字印刷实践,从中国引进的木活字

技术,在欧洲发展时受到限制,因为不能因为不能出小字本,而大字本既浪费纸张,又使书的重量加大,遂以金属活字代之。

他(古登堡)也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成这一突破的,他的前人包括从中国传来的木版印刷和木活字印刷技术的欧洲人。

也就是说,古登堡有可能是根据商人所带来的的木活字印刷书籍或打听到的关于这项技术的消息,而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他的直接贡献在于:

1.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确定了铅锡锑三种金属的配比;

2.发明了脂肪性油墨;

3.发明了垂直螺旋式手板印刷机

4.培养了一批熟练的工人。后来他的工厂毁于一次大火,于是这种技术开始传播开来。

古登堡的活字印刷术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且开启了西方近代出版业。现在的法兰克福书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这个人的贡献。

平台注册入口